最新列表

从银盘山窑洞到珠明山河畔的华彩乐章——音乐学院历史足迹

分类:党务活动发布时间:2016-03-01浏览次数:578

   19052016,沧海桑田、时代变迁,黄冈师范学院风雨兼程,一步一步走向辉煌。音乐教育作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开办最早的专业,在黄冈师范学院历史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代又一代黄师音乐人,肩负历史行囊,前赴后继,历经时代硝烟洗礼,从他乡异域、从银盘山窑洞,一步又一步艰难跋涉,执着追求,开启了希望大门,铸就了珠明山今日之鼎盛。

  • 洪荒年代之生存抗争

   1905年黄州府师范学堂创建到1923年省立乡师,从1938年省立二师再到1946年省立黄师,学校历经磨难,辗转漂泊,先后从黄州迁徙到蕲州、罗田、新洲、汉阳等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是初等小学教育,还是中等教育,都开设有音乐课程;无论是乡村师范教育,还是省立师范教育,都有专门的音乐教师,进行音乐素质培养。音乐乃学生课堂内外兼修,娱乐拓展之要术。在国贫民弱,文盲遍地的年代,一个初级小学或中等学校的毕业生,可谓凤毛麟角,是中国新生的知识分子。从事教育行业的则是全科教师,文理体艺兼教,成为鄂东现代基础教育的先驱。

    在战火纷飞年代,艺术是国难中寻求片刻安宁,寄托家国情怀的良方,更是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王良知校友著校史曰“忆昔战云弥漫,山中教学,听弦颂之声,如钧天璈管,响彻深谷。”实乃当时教学与艺术交相辉映的真实写照。抗战艰难的日子,二师学子组织战地宣传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跑遍鄂东大地,宣传抗日主张,鼓舞民众斗志,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苦难的中国造就了一代以艺术为武器,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力抗争的优秀黄师学子。二师学子的英勇事迹2015年被编进学校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中,感染了每一个观众,激励后代学子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 峥嵘岁月之开篇奠基

    19495月,黄州解放,黄冈师范学校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接管,回到人民的怀抱,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黄冈师范学校。经过合并充实,学校初具一所中等师范学校规模,设有普通师范科和艺术师范科两个学科专业。至此,艺术正式成为学校主要学科门类,为后期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按照现代师范教育理念,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当时所演出的大多都是我国2030年代的一些经典剧目,如《雷雨》、《压迫》等,这些具有时代特色和反抗压迫的经典话剧,一经上演,就轰动不已,全校师生争相一睹为快、盛况空前。

    这一时期的黄冈师范学校为整个鄂东地区和湖北省其他地(市)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急需的优秀音乐教师和演员。许多毕业生虽已年逾古稀,谈起母校的培养,一如小孩那般神采飞扬。2007年黄冈师范学校59级戏剧组50年后再聚首,他们的回忆可以印证那个时代学子们的共同感受。“感谢那位热情似火、天纵多才的曹建昌老师;感谢那个曾经让我们才思飞扬,春风得意的戏剧组,它以开放、宽容的气度为当年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艺术活动”的自由空间;感谢同台表演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以其才气秀出、天趣巧成的角色再现,让我们尽情挥洒艺术天赋和一腔激情。”他们满含深情回忆:“戏剧组指导老师曹建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曹老师当时很年轻,身材高挑,人长得也帅,对他就像兄弟一样关心。当时黄冈师范学校老师是真正地以身示范,既重言传、更重身教,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当时的黄冈师范学校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

    文革时期,学校受到很大冲击,停停办办,教学设施设备破坏严重,教学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即便如此,学校教师还是冒着被打成右派的风险,尽己所能,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按照当时规定,每天早晨原本应该是“红宝书天天读”的固定时间,但是老师们巧妙据理力争,提出音乐专业学生要练声,以便更好地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驻校工宣队也只得表示同意。得益于社会政治对文艺表演人才的需求,1972,学校创办文艺科,科长夏曾澍、副科长郝道常。音乐专业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这也是后来音乐系、音乐学院的直接起源。音乐科草创时期,设施简陋,只有教师6人、学生100余人,除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学校组建合唱团、开设音乐选修课、主办音乐讲座、筹办传统节日大型歌舞晚会等项工作。校合唱团成为当时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道靓丽风景。由于人手有限,科主任经常忙碌在台前幕后,既当导演,又兼舞台监督、剧务,还是合唱团朗诵的主要人选;老师既是指导老师,又承担起化妆、服装等事务。

  • 窑洞时期之艰苦创业

    文革后,学校办学逐步进入正轨,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正式招收第一批专科学生。由于师资、设备等条件有限,当时招收的六个师范教育专业没有音乐专业。音乐教师一方面积极呼吁,另一方面苦练内功,积极创造条件。根据社会急需,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9212月,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同意我校开办音乐教育专业,是湖北省同类院校最早开办音乐专业的院校。学校党委、行政宣布任命杜达金、李秀琴、许民为音乐系副主任。音乐系当时有教师12名,93年首次面向全省招生22名。

    音乐系开办时的条件异常艰苦,教学、办公场地只有大教室2间、排练厅1间、小琴房6间、办公室1间。全部位于银盘山老校区西面地下窑洞式的房舍中,只有一面有阳光,琴房大白天都是黑暗的。春天和梅雨季节,蚊蝇肆虐,教室、琴房墙壁回潮发霉,墙角长满青苔。主要教学设备仅有新置的6台俄罗斯钢琴及2台国产旧钢琴。办学环境的恶劣、办学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压倒勤劳敬业的教师和一心向学的学子,他(她)们无怨无悔,埋头苦干,在窑洞方寸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著名作曲家彦君、湖北卫视金牌主持人魏凌洁、导演吴卫东、国家一级声乐演员胡承中等优秀人才。995月,师生精心排演的黄梅戏小品“援藏情”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 一等奖,大合唱“校园里静悄悄”获湖北省一等奖。由于常年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患上风湿等病。回想当年艰苦创业,退休教师郝道常、洪元文、许民、李秀琴、宁晓芬等都感叹不已,无怨无悔。正是有这么一批乐于奉献、甘于牺牲、执着坚守的老教师,才使音乐专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历史不会忘记那一代缔造者,学生不会忘却同甘共苦的恩情。在母校学习的三年时光令校友魏凌洁记忆犹新我们那个时候就很重视实践了。她回忆道,从入校时就提供给学生机会参与实践,各种晚会都会让她们到各院系进行音乐教学,毕业晚会给她们提供平台展现自己所得所学,她正是在其中领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她颇为感慨的说母校给予我的太多,这些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人生路,当初的三字一话课程,就很好的锻炼了我的普通话,选修课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以后走上主持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创新世纪之开拓进取

    1999年,随着学校跻身本科院校,搬迁到珠明山新校园,音乐系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学科建设稳步发展2000年开办音乐学专业,2003年开办音乐表演专业。20043月音乐系和美术系合并为艺术学院,音乐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20093月音乐学院独立,为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稳定的平台,2010年成功申报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2016年开办戏剧与戏曲表演专业,在校学生达到1215人。

    近几年来,音乐学院在学科带头人段友芳院长的带领下,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全员抓平台,全程抓管理,全力上台阶,对内提升实力,对外扩大影响力。一个团结实干、充满活力的音乐学院迅速崛起,发展成为省内实力较强的高师音乐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达到4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及以上的教师41人。音乐学院在美丽的长河岸边、未名湖畔拥有独立的专业化的教学楼、音乐厅,教学设备齐全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证。

    学院学科平台、科研平台实力雄厚。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以及校级黄梅戏艺术研究所 鄂东民间音乐研究所”,研究实力在湖北省地方高校首出一指省级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以及省级精品课程《器乐》,在湖北省同类院校不多见;有国家级研究项目2文化部项目1省级教科研项目39项,出版专著8部,自编教材5部,学院师生在核心学术期刊以上发表论文70多篇,在湖北省同类高校有较大影响力。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经过多年探索,提出了“基本功扎实、艺术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当讲台上的好教师,做舞台上的好演员”的人才培养理念,“1+4”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堂学习+琴房练习、讲台实习、舞台表演、赛场竞技),“四结合” 的人才培养路径(即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练习结合、见习与实习结合、表演与竞赛结合)。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音乐师资和音乐表演人才,他们活跃在各级电视台、歌舞剧院以及教育战线上,深受社会好评。

    学院艺术实践成果喜人班级音乐会、艺术团演出、毕业专场音乐会、教师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专业水平。近几年来,学院师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专业比赛奖500多项,其中国际钢琴比赛奖1项,国际声乐比赛奖3项。20155月,音乐学院创编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经过三百多名师生近一年的辛苦创作和排练,终于公演。《红色薪传》以其鲜明的主题恢宏气势艺术感染力从首次公演到修改后十几场次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学校领导、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各大网站、媒体纷纷报道转载。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作出批示,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向全省推广。剧目公演是音乐学院专业实力的一次大展示,每个参演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大舞台、大场景、大集体的长时间创编、排练和演出,对师生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都是一次大锻炼、大提升,以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义,助推了音乐学院转型发展。

    学院国际交流、学术交流活跃。先后有3名教师出国交流与深造;2013年,组织师生代表黄冈市赴波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201511,受国家汉办委托,师生艺术团赴美国麻州大学、乔治梅森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西肯塔基大学、肯塔基大学等5所高校孔子学院进行文艺交流巡演。 学院还与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摩尔多瓦国立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师资培训渠道;聘请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著乐歌唱家马秋华教授,武汉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郑传寅教授黄州学者”; 聘请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教授、副院长刘永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藏艺兵教授、著名歌唱家李光曦、贺磊明、张辉等国内知名教授、表演艺术家为客座教授;长年聘请俄罗斯钢琴教授夫拉吉米尔在学院任教。

    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音乐学院在新世纪阔步前行,她的根永远深深地扎在历史厚重的土壤之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