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列表

武汉音乐学院李幼平教授来我院讲学

分类:图片新闻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0


1022日,武汉音乐学院李幼平教授应邀来校,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传承创新 礼乐中国——编钟研究及其文化事业建设的启示》的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夏庆利教授主持讲座。

李幼平教授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为逻辑脉络,系统阐释了编钟研究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他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出发,强调音乐工作者应当勇担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积极参与新时代礼乐体系建设。

通过展示珍贵的编钟文物图像与文献资料,李教授深入浅出的解析了编钟作为青铜乐器的独特形制与科技内涵。他指出,“合瓦形”结构及精妙的内壁调音痕迹,彰显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音律智慧。编钟从响器到礼器的演进历程,堪称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完美融合的典范。

以曾侯乙编钟为重点案例,李教授详细梳理了其出土45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与深远文化影响。编钟铭文确证的“一钟双音”现象及其完整的乐律体系,为传统礼乐文化的当代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他还分享了河南信阳城阳城编钟的发掘与研究经历,生动阐释了学术探索中问题意识与实践验证的重要价值。

在探讨编钟的现代传承时,李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编钟复制与音律调整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采用国际通行的十二平均律,编钟成功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与国际文化交流,既亮相于重大外事场合,也活跃于社会音乐舞台。

讲座期间,李教授特别肯定了我院多年来在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挖掘地方教师教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鄂东民间音乐和黄梅戏艺术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并就进一步强化我院学科特色建设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宝贵建议。

整场讲座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班子成员、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约300人参加讲座。




附:李幼平,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项目博士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美国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学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二级教授、党委原常委副校长,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项目合作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负责人,中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学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3-20172018-)、基础教育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审核评估专家,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国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等项目核心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2-),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11-2021),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2022-),湖北省第一届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17-)。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人社部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及成果评审、鉴定专家。

教学与研究主要涉及中国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教育学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礼乐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文化创新工程“新编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项目“艺术学•音乐学科十年(2012-2021)发展研究”及钟磬礼乐、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曾侯乙墓音乐文物开发与应用等国家级、省部级和中美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复原大晟钟、研制大晟新钟,出版、发表《荆楚歌乐舞》《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钟鸣寰宇》《钟磬礼乐》等论著论文及音像制品,研究成果曾获文化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著作奖及国家专利。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以色列、韩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上一篇:下一篇: